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具体如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
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
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7类:
1、诊治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2、不良治疗: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3、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 、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4、辅助诊查问题: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5、手术相57365z线路检测中心问题:如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一手术的再次手术、麻醉相57365z线路检测中心事件等。
6、医患沟通: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
7、其他非上列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
三、接收报告部门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统一上报,质管办为统一接收报告部门。
1、医疗不良事件尚未发生纠纷的归属医务科,已有纠纷苗头的归属医患57365z线路检测中心系协调办公室。
2、护理不良事件归属护理部。
3、感染相57365z线路检测中心不良事件归属感管科。
4、药品不良事件归属药剂科。
5、器械不良事件归属设备科。
6、设施不良事件归属后勤科。
7、服务及行风不良事件归属纪检监察室。
8、安全不良事件归属保卫科。
四、报告形式
(一)书面报告。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按护理部规定执行。
(二)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如意外坠楼、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意外死亡等)紧急情况使用。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
1、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48h内报告,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或电话上报质管办,由质管办按不良事件类型分至对应职能部门,由其核实结果后再上报质管办及分管院领导。
2、职能科室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57365z线路检测中心环节,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督促相57365z线路检测中心科室限期整改,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尽量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3、涉及药物不良反应、院内感染、输血反应的实行双重填报。
4、以上处理结果(《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最后统一报质管办备案,科室及职能部门做好备份和登记。
六、奖罚机制
1、鼓励自愿报告,对主动报告且积极处理未造成后果者给予50元奖励,对造成后果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
2、隐瞒不报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给予100-500元的处罚;由此引发纠纷或事故的另按本院医疗纠纷处置办法处罚。
3、职能部门每季度对收集到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分析,公示处理结果及有57365z线路检测中心的好建议,跟踪处理、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4、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对不良事件报告中的突出57365z线路检测中心人和集体提出奖励建议,并报请院委会通过。
2013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