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6日,我院神经外科在全麻下为一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左椎动脉开口处+V4段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据了解,这是我院神经外科开展的全县首例颅内、颅外血管狭窄介入手术。
患者男性,66岁,眩晕发作两次,入住我院急诊科,主治医师仔细询问病情后,进行相57365z线路检测中心检查后诊断为脑梗死、高血压病。为明确病变的部位及严重程度,进行影像学进一步检查,头颈部CTA检查显示左侧椎动脉开口处重度狭窄,双侧椎动脉V4段狭窄;头颅MRI证实小脑梗死并低灌注。神经外科会诊认为患者眩晕发作与椎动脉狭窄有57365z线路检测中心,建议转神经外科后行手术治疗。遂转入神经外科,副主任周磊给予患者DSA全脑血管造影,显示:两侧椎动脉动脉硬化,其中左侧椎动脉开口约90%狭窄,左侧椎动脉V4段近心端约70%狭窄,远心端约40%狭窄,右侧椎动脉V4段约40%狭窄。
5月14日神经外科进行病例讨论,科主任段明飞、副主任王新海均认为患者手术指征明确,并对手术方式和术中风险、术后并发症进行充分讨论。5月16日,患者在全麻下行左椎动脉开口处+V4段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手术顺利,术后造影显示血管狭窄明显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消失,于5月25日出院。
缺血性脑血管病即大家常说的脑梗塞、脑梗死等,主要病因为颅内、外大血管狭窄,属于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上分为内科治疗或外科治疗等。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起源于外周血管的诊疗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对于症状性动脉狭窄>50%,非症状性>70%患者,经过综合评估病情后可选择颅内、颅外血管成形术。
此项介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住院时间短,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症状等特点,已逐渐在县级医院开展。神经外科近年来在业务上开拓创新,技术上精益求精,努力为三级医院创建夯实基础。目前我院神经外科可独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能够在上级医院指导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术,颅内外支架成形术。
(审发/徐娜 供稿/神经外科)